当前位置:首页 > 欧陆注册 > 正文

课程思政是什么

摘要: 课程思政是什么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是什么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是什么意思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背景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海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什么是课程思政?

一、何为课程思政

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课程的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为什么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没有“德”育,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的内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也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讲授课程,是教书;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育人,而课程思政,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程中无思政,只教书不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广大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三、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为了落实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各高校要在学校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提高课程思政认识,培养课程思政的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施课程思政工作。

1、号召广大教师要关心时事政治,加强思政学习,养成阅读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的习惯,及时学习《学习强国》新推送的内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2、群策群力,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整合学工系统、教学系统课程思政资源,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建立由该班级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党员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混编协同团队,线上线下进行交流研讨,提出问题,并讨论相应的对策。除了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团队,还应建立以专业课程为单位的专业课程组。该组负责研究制订专业课课程思政标准、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制订课程思政学期计划,明确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组备课时,不仅要备课程,还要备思政,确保思政内容进专业课教案、进专业课课堂、进专业课考试卷,同时,学期末要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心得分享与交流。

3、建立课程思政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课程思政生态。首先,各学校不仅要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而且,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其次,修改各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大赛相关评审标准,凡是课程中无思政内容的,一律不得评审为精品课程和在教学大赛中获奖。再次,各学校要加紧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争取省(市)级重点思政教材和国家思政规划教材,使之成为思政教材的精品。另外,还要加强课程思政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

课程思政指什么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从发展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课程思政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从理论维度看,课程思政是对教育理念的发展。课程思政具有形而上的属性,是指导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复习课中的学科思政是什么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学科教学思政是属于教育学下面的一个专硕,除了学科教学思政以外,还有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很多个专业,其中尤其以学科教学语文和英语在考研里竞争激烈,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报录比都能达到15:1以上,毕业以后拿的是教育学硕士学位。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学科思政是在立足于学科教学,不改变学科教学属性的前提下,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理念,目的,手段,任务,目标和效果的一种思政教育.

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思政课包括什么呢?

思政课包括内容如下:

1、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勤劳,艰苦朴素的品质。

3、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4、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5、“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